栏目导航
九游娱乐欧洲杯直播:滨州沾化:六十年匠心织就致富网 河东李家村年销3亿“网罗”致富路
发表时间:2025-11-19 14:25:06 来源:九游娱乐欧洲杯直播
九游娱乐下载地址是多少:
渤海之滨,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一村,河东李家村这个仅有127户人家的村落,以一张渔网为媒,用近60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了从手工小作坊到产业集群的蝶变传奇。
如今,这里聚集着70余家渔网企业,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国内手抛网市场60%的份额被其收入囊中,产品更远销俄罗斯、韩国及东南亚多个国,传统编织技艺不仅化作村民手中的“金饭碗”,更成为驱动镇域经济腾飞的“强引擎”。
暮春时节,走进河东李家村,扑面而来的是蓬勃的产业气息。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彩色渔网如一道道彩虹挂满墙头,织网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忙着裁剪、编织、打包,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村道上,满载渔网的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将这些“致富网”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漂洋过海送达海外客户手中。很难想象,这个如今声名远播的“渔网专业村”,最初只是依靠祖辈相传的手工技艺谋生的普通村落。
“搁以前,我们就是守着老手艺的编网匠人,产品就那么两三样,全靠一双手一针一线地织,一天忙下来也出不了多少活。”沾化区超卓丝网经销店店主李志国的话语里,满是对过往的感慨与对当下的欣慰。如今,传统编织技艺与现代机械设备实现了完美融合,让渔网产业焕发新的生机。“现在是老手艺打底,新机器助力,不仅织网速度提上去了,效率翻了好几番,还能做出更多花样款式,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基本都能满足。”
从散落各村的家庭小作坊,到抱团发展的规模化产业集群;从单一的手工渔网,到覆盖 30 余个品类的产品矩阵,河东李家村的渔网产业,在四代人的接力传承中走过了近 60 年风雨历程。
如今,这里不仅能生产传统手抛网、美式手抛网、粘网等常规产品,还能根据国内外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服务,真正的完成了从“被动供应”到“主动创造”的转变。
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护航与政府的助力。“早年间,我们就是夫妻档小作坊,没技术、没销路,一年下来利润也就两三万,有时候连维持运营都费劲。”大高镇河东李家村渔网加工生产厂负责人李花英回忆起创业初期的困境,仍历历在目。关键时刻,镇党委、政府伸出了援手,邀请行业专家上门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帮企业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各类国内外展会,搭建供需对接桥梁,助力企业拓展市场、对接优质客户。”在政府的帮扶下,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受认可,订单量一年比一年多,现在年利润已经翻了七八倍,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李花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河东李家村的渔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影响力逐年提升,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我们从一把梭子、一根网线起步,如今已经能生产 30 多种渔网,还能承接海外大额订单。光是去年,出口销售额就达到了8000万元,真正的完成了织网变织富。”河东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从吉介绍道,如今村里的年轻人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织网工”,他们既懂编织技艺,又善市场推广,既能向客户“讲”清产品的优点,又能现场“抛”出网具效果,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渔网产业不仅让村民年均收入超过60万元,更成功培育出“沾化织富工”这一省级劳务品牌,让“织网”成为了一份体面又高薪的职业。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渔网产业向高水平发展迈进,乡镇党委政府斥资800万元打造了渔网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集生产加工、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功能于一体,构建起“基地+电商+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为产业升级搭建了坚实平台。
“以前我们主要靠线下渠道销售,市场覆盖面有限。现在有了示范基地,不仅能集中展示我们的高品质的产品,还能通过直播带货拓宽线上销路,让全国各地的客户都能了解我们河东李家村的渔网。”李从吉表示,基地运营以来,线上订单占比持续攀升,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逐步扩大了市场版图。
在做强产业的同时,河东李家村更注重文化与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村里将渔网编织技艺纳入村级文化保护项目,邀请老艺人开展技艺传承培训班,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让近60年的编织手艺代代相传。如今的渔网编织不仅是村民谋生的手段,更成为承载乡村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实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同频共振、双向赋能。
下一步,沾化区将逐步推动渔网产业升级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集群化,依托大高镇河东李家等渔网生产加工村,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品牌高端化,实施产品品牌培育工程,此外,还将着眼于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带动网络销售、物流等关联产业聚合扎根,构建起“基地—村庄—农户”三级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基地+电商+物流”的产业格局,让渔网产业成为驱动全区共同富裕的强大引擎。


